免费评估您的需求,获取定制解决方案和报价
官方客服电话:020-87583703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是什么
2021-09-13 17:00:49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是什么,它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或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下面领课网络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的教学系统设计相关知识。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学员与教学目标分析是什么
1,学员特征分析
学员特征分析的目的主要了解对教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学员特征,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①确定学员的原有知识基础。
了解学员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对学员原有知识基础的确定既可通过对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进行测验、分析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分类测定法”和“二叉树探索法”。分析测定法是先对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知识基础按照以往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成若干种类型,然后再利用与知识基础分类密切相关的问题对学员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就可以推知学习暑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知识基础类型。二叉树探索法是根据已学过概念的难易程度对问题进行仔细划分,并将它们按由易到难的程度线排列,从中选择出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从而也就确定了该学生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知识基础。
②确定学员的认知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将学习认知能力按智力活动和复杂程度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
利用计算机对学员认知能力的评估一般采用的是“逐步逼近法”,其基本原理为:首先由学生本人填写关于学员让知能力的评估表,能力值的范围是0~1闭区间内的任一数值,得到“初始估计值”;利用初始估计值,从领域知识库中选出与该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系统不断修改学生的初始估计值,得到六项认知能力的“一次评估值”;然后根据一次评估值,再到领域知识库中去选取与该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的知识点,继续进行教学,同时,系统再次修改评估值,从而得到六项认知能力“二次评估值”。如此继续下去即可得到该生较准确的认知能力值。
③确定学员的认知结构变量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尔认为在认知结构中有三方面的特性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产生重要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要确定认知结构是否具有“可利用性”,就是要确定当前所学的新要领、新命题、新知识与学员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种概念、命题或知识之间是否存在类属关系(下位关系)、总括关系(上位关系)或并列组合关系中的某一种关系;确定了原有概念与当前所学的新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确定了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接着需要分析学员认知结构中起同化、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的“稳固性”。一般说来,若能找到和新观念具有类属关系或总括关系的原有观念,那么,这种原有观念对于绝大多数的学员都是比较稳定而牢固的。假如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是并列组合关系,则这种原有观念的稳固性将随不同的学习内容而有较大的差别。
2,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员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员目前水平与期望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如图 所示。
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借助需要分析法,揭示学员现状与期望值之间存在的差距,确定学习需要并进一步分析造成差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途径,通过对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的分析,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优先确定的问题和要达到的总的教学目标,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员通过教学以后将能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教学目标应是可以观察、可测量的。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通常采用ABCD方法编写教学目标。
所谓ABCD方法是指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一般应包括四个要素: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程度(Degree),简称为ABCD模式:
对象-指教学对象。
行为-主要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员应能做什么
条件-主要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程度-规定行为应达到的程度或标准。
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程度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二,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方法的选择有哪些
1,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就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员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的工作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教学内容的范围指学员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深度规定了学员必须达到的知识深浅程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明确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可以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借助适当的教学手段(工具、媒体或设备)和教学方法而进行的师生交互活动,它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可见,无论按照上述哪一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支持。采用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准备,维持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强化和调节学生的行为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
①教学方法概述。
在教学论中,教学方法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学研究对其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对教学方法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入的。在一般的教学论著作中,“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一些方法。随着对教学方法和技能研究的深入,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逐渐细化,一些研究者在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中把教学方法与技能归纳为以下几类(郭友、杨善禄等,1995;孟宪恺,1996),这对于深入认识教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演示法:实物或模型演示、实验演示、文字演示、图片演示、幻灯投影演示、电影电视演示、多媒体演示。
提问法:低级认知提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反馈法:课堂观察法(环视法、虚视法、点视法)、课堂提问法、课堂考查法。
强化法:语言强化、活动强化、符号强化、接触与接近强化。
板书技能:提纲式、词语式、表格式、线索式(流程式)、图示式、总分式(括弧式)、板图式。
教态变化技能: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交往、适当的停顿、声音变化。
导入的技能:复习导入、直观演示导入、实验演示导入、实际问题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逻辑推理导入、审题导入、知识衔接与转折导入。
组织教学技能: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
温馨提示: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是什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总而言之,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或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想要进一步了解更多内容关注领课网络或联系客服。